(2023年蘇州市環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入選2023度年全國副省級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優秀環保產品/裝備指導目錄)
領域類別: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
企業名稱:蘇州韓博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中農新科(蘇州)有機循環研究院有限公司
產品/裝備名稱:城鄉有機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和利用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
產品/裝備簡介:城鄉有機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和利用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運用生物干化+連續好氧發酵處理工藝,針對有機廢棄物的原料特點,進行原料收集、粉碎、干燥等預處理,研究物料配比、輔料、化學添加劑、物理添加劑、微生物接種劑等對物料含水率、pH、EC、GI、C/N等腐熟程度的影響,使用集過程控制、智能監控、除臭減排、快速堆肥為一體的技術體系,優化各項工藝參數,對系統的精準控制,開發在線自動監測完成過程控制,運用自動控制程序智能監控,產出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料,并通過模塊化生化處理機、筒倉反應器和槽式反應器組成的成套裝備,實現原位控制并處理臭氣達標后再排放,使用廢液厭氧發酵技術,制作液體有機肥,達到還田施用標準,實現有機廢棄物進行協同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產品/裝備特點:本項目獨創生物干化+連續好氧發酵工藝,建立集過程控制、智能監控、除臭減排、快速堆肥為一體的技術體系,使有機廢棄物潔凈產出液體肥和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料,從而研發有機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成套裝備,實現有機廢棄物的高效潔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推進設備產業化示范。
主要技術指標:
①氣體排放指標:符合GB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
②平均能耗:≤80 kW.h/ t;
③廢棄物資源特征信息庫1個;
④耐鹽耐高溫生物菌株:2株;
⑤液體肥質量指標:符合NY 1106-2010《含腐殖酸水溶肥料》;
⑥有機廢棄物發酵產出物:有機質含量≥30%,水分含量≤30%,GI≥70%。重金屬和衛生學等指標達到NY525-2021《有機肥料》。
產品/裝備水平評價:蘇州韓博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開展產學研技術合作,創立中農新科(蘇州)有機循環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研究院平臺技術,創新研發新一代有機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成套裝備。該裝備,具有處理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廢棄物零排放、節能環保等特點。在設備性能和技術集成兩方面均超越了國內外現有設備功能,產品為國內首創,入選江蘇省專精特新產品、通過蘇錫常首臺套重大裝備產品認定,產品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獲獎情況:
獎勵名稱 | 等級 | 授權部門 | 年度 |
環保裝備制造業(固廢處理裝備)規范條件企業 | 國家級 | 國家工信部 | 2023年 |
江蘇省肥料登記證 | 省級 |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 2023年 |
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 | 省級 | 江蘇省科技廳 | 2023年 |
蘇州市環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市級 | 蘇州市環保產業協會 | 2023年 |
吳中區2021年度綠色發展引領企業 | 區級 | 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 | 2022年 |
吳中區2021年度優秀民營骨干企業 | 區級 | 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 | 2022年 |
蘇錫常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 | 省級 |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2021年 |
江蘇省專精特新產品 | 省級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21年 |
2021年度村鎮垃圾治理實用技術、實踐案例 | 省級 |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 | 2021年 |
第26批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 | 省級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21年 |
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 市級 |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2021年 |
吳中區2020年度高成長科技企業 | 區級 | 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 | 2021年 |
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 | 省級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20年 |
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 | 省級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20年 |
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 | 省級 |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 2020年 |
蘇州市核心技術產品 | 市級 | 蘇州市科技局 | 2020年 |
2020年蘇州市工業設計產品優秀獎銀獎 | 市級 |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2020年 |
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 | 省級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19年 |
蘇州市環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市級 | 蘇州市環保產業協會 | 2019年 |
江蘇省餐廚有機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利用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省級 | 江蘇省科學技術局 | 2018年 |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國家級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2016年 |
應用領域:環太湖及長三角地區的廣大鄉鎮有機廢棄物集中處理站點
應用業績:
應用案例1:
項目名稱:有機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利用設備(張家港錦豐)
投產時間:2019年2月
項目概況:產品經張家港市錦豐鎮人民政府于2019年02月開始使用,日處理5~10t,設備狀況良好。運行至今,有效解決垃圾站點惡劣現象,效果非常顯著。
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有機循環產業發展,帶動一批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相關的技術服務、設備制造、產品銷售等骨干企業,培育有機循環產業新興市場,帶動周邊人員就業。
檢測報告:
①經蘇州必誠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檢測,產品能耗檢測符合產品標準要求。報告編號:BTS2203C046MC。
②經蘇州華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測,一體機整機檢測符合產品標準要求。報告編號:HLT201016072C1。
應用案例2:
項目名稱:環太湖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中心(臨湖)
投產時間:2020年12月
項目概況:臨湖鎮吳中區西南部,濱臨太湖,主要以糧食、果品種植及漁業養殖為主。目前主要有機廢棄物來源為水稻秸稈、園林垃圾、餐廚垃圾、河道淤泥、河道打撈水草、藍藻及蘆葦等,總有機廢棄物年產生量約7萬噸,臨湖處理利用示范中心總占地6528平方米,日處理規模為40噸,可以有效處理該鎮產生的有機廢棄物。
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本項目預計年處理有機廢棄物70000噸,可轉化有機肥約25000噸/年,按有機肥銷售價格600元/噸計算,每年可增加1500萬元產值。項目產出的成品有機肥,預計覆蓋3萬畝耕地綠色生產,可填補示范區70%耕地的肥料需求。項目處理中心建成后,可增加周圍地區就業崗位。與此同時,項目還可帶動一批有能力提供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相關的技術服務、設備制造、產品銷售等骨干企業進行產業升級,開拓有機循環產業新興市場,特別有利于新型環保企業做大做強。
檢測報告:
①項目經蘇州昌禾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檢測,符合相關要求。報告編號:CH2305100。
②經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符合NY1106-2010《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標準。報告編號:No ACC210802603-1。
③經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符合NY/T 525-2021《有機肥料》標準。報告編號:No ACC210802601。
④經江蘇康達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符合《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標準。

